最近在看李睿秋老师的《打开心智》,里面讲到的大脑四个特性,其实是某些交互设计原则的底层原理。从本质出发去理解交互设计原则,我觉得设计产品时会想得更加全面。下面就跟大家分享大脑的四个特性以及对应的交互设计原则,希望对你有启发~
人类存在的原始意义,是为了生存和繁衍。大脑进化的基础,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和繁衍,所以大脑倾向于趋利避害。接下来介绍的 “节能”、“稳定”、“预测” 三个特性属于避害,“反馈”特性属于趋利。
01. 大脑第一个特性:节能
1、节能的意义:人类为了储存更多能量生存下来,所以大脑生来是懒惰的。接着出现了系统 1 和系统 2,系统 1 是条件反射、肌肉记忆,能对外部世界快速做出反应,不需要消耗很多能量;系统 2 需要深度思考、权衡利弊做出决策,需要消耗很多能量。系统 1,就是为了节能用的。
2、节能对应的交互设计原则:
1)流程简单原则:因为懒得思考,所以产品流程最好是简短的、文案是通俗易懂的、一个界面最好只做一件事情。
2)符合用户习惯:系统 1 是符合用户心智的自动化加工系统,所以产品流程最好是符合用户习惯的、流程中的概念最好是用户熟悉的。
02. 大脑第二个特性:稳定
1、稳定的定义:
1)确定性:大脑希望未来的事物可以根据过往的经验预测得出,而不是模糊和不确定的。大脑减少不确定性,根本原因是为了节能,还有满足内心的安全感。为了减少不确定性,大脑倾向于把未知的事物变为可知,甚至可控。
2)一致性:大脑希望接触到的事物符合过往的认知,也就是符合心智模型。当遇到不符合认知的事物时,大脑可能会修正对它的认知,或者拒绝认识它。
3)适应性:大脑希望生活模式固定不变,一旦发生变化就想尽快恢复原状。所以大脑认知的改变不是突变,而是渐变。
2、稳定对应的交互设计原则:
1)确定性:产品流程中,尽量给到用户确定的东西,不要给模糊不清的东西,给用户安全感。比如展示清晰的进度条;告知用户具体能获得的价值等。
2)一致性:产品流程中,用户接触到的事物是符合认知的,而不是陌生的、完全创新的,因为用户排斥跟心智不一致的东西。
3)适应性:产品改版时,尽量不要一下子做太大改动,而是慢慢改,让用户慢慢适应,慢慢养成习惯。
03. 大脑第三个特性:预测
1、预测的定义:
1)大脑通过预测来理解世界,而且不断调整心智模型来适应外部世界。心智模型是一个不断优化、调整的神经网络模型,也是在大脑看来,我们所处的世界所 “应该有的样子”。
2)大脑预测路径:外界信息输入 -> 匹配心智模型,匹配成功则预测结果,做出行动;匹配失败则储存新的心智模型,或调整旧的心智模型,然后做出行动。行动完成后,校验心智模型有效性,再次调整心智模型。预测模式调用系统 1,修正模式调用系统 2。
2、预测对应的交互设计原则:预测特性,跟上面讲到的系统 1、一致性有交叉(都是讲心智模型)这里就不再赘述。
04. 大脑第四个特性:反馈
1、反馈的定义:
1)前言:多巴胺: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,用于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。作用是提供动力,激励我们行动。具体表现为:在我们探索世界的过程中,帮我们找到有利于生存的事物,让我们更有动力去完成它
2)正反馈促进多巴胺分泌:正反馈可以促进分泌多巴胺,即时反馈分泌更快更多,而延迟反馈则分泌更慢更少
2、反馈对应的交互设计原则:
1)流程拆解,分步反馈:如果产品流程很长,最好拆解成若干步,用户每做一小步就得到一个反馈。这么做的意义,是每一步完成后,大脑就能快速获得正反馈分泌多巴胺,提供动力继续完成下一步。
2)流程步骤从易到难:如果产品流程很长,步骤之间的顺序,最好遵循从易到难。因为多巴胺分泌的基础是超出预期,一般来说,下一个挑战比上一个挑战难,才更容易获得超出预期的成就感,分泌更多多巴胺。
3)流程奖励从小到大:前面讲到的动力是成就感,属于内在奖励。如果内在奖励不足,还可以设计外部奖励,建议外部奖励根据挑战难度设置,遵循从小到大的原则,从而刺激身体分泌更多多巴胺。
参考书籍:《打开心智》,作者李睿秋
▎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。